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五):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22-11-03 06:14:04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五):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横江词六首》(其五)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横江馆前津吏迎,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五):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横江词六首》(其五)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横江馆前津吏迎,

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

如此风波不可行。”

【赏析】:

我国的旧诗中,虽则也间有相互问答之词,如诗经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齐风。鸡鸣》)以及《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与使君的对白,但数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独白。尤其在一首绝句中,限于字数,要包括双方的问答,的确是不简单的。

李白这一首诗,不但有主客双方的对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还辅以说话时的手势,奕奕如生,有声有色。第一句“横江馆前津吏迎”,写出李白与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的驿馆前相逢。一个“迎”字点出津吏的社会地位与李白悬殊。第二句“向余东指海云生”形象写得极其活跃,几乎使人在纸上看到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着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遥远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说:云生海上,暴风雨即将来临。津吏为什么这样说呢?当然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则决不会有对方尚未开口,来意未明之前,就先凑上去的。

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证实了津吏未举手东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这一手法就将李白所说的话,包括在津吏的话中,不必再加明写,而自然知道是对白,因此笔墨上就非常凝炼,非常精约。

第三句以下纯是津吏的话。“郎今欲渡缘何事?”句中称李白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称其爱人以外,一般也用来称呼少年),可见那时李白年龄还不大,而津吏则已是老人。津吏问李白缘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当时急于渡江的那种神情,这个问题还没有等李白答复,接下来就从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结论,说:“如此风波不可行”.“如此风波”四字好象风波已成为事实,其实海云初生,那有江风江浪立即接天而来之理?这里,这样说法,一则可见津吏对于观察天象积有经验,颇具自信,二则显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长辈一般的用命令式来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诗虽则有如上所说那些特点,可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简直是一气呵成。

(沈熙乾)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