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人间佛教的经证 修持之道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9 10:12:24
修持之道

  修持之道

\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六祖坛经》  一、心平何劳持戒  一般人听到持戒,总是心生畏惧,觉得会给自己带来约束,其实持戒的人由于不侵犯别人,让自己得以获取真正的自由,像监狱里做奸犯科的人那一个不是因为犯了五戒而身陷囹圄。持戒最重要在摄心,如果我们能了悟生佛平等、凡圣不二、顺逆一如、事理无碍的道理,抱持一颗平等的慈悲心来看待世间万象,心里没有分别,没有大小,没有纠纷,没有瞋恼,行为自然就不会踰越规矩。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并不是教我们不必持守戒律,而是直指方寸,从根本的问题上解脱人类的苦恼。  二、行直何用参禅
  行,指身、口、意三业。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神速,人类的六根门头不停向外攀缘,造成心灵的越发枯竭,现代人开始觉醒今是昨非,藉着参禅打坐来找回自性,已然蔚为风尚。但是磨砖不能成镜,枯坐也无法成佛,参禅是为了明心见性,惟有意不颠倒,身不妄动,口不乱说,不为富贵所淫,不为感情所惑,不为威武所屈,不为权位所诱,直道而行,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将“禅”真正落实在生活上,所以惠能大师说“行直何用参禅”。  三、恩则孝养父母  佛教强调报恩,尤其重视孝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慈父恩高如山丘,慈母恩深如海洋。”又说:“若有男子及女人,为报母恩行孝养,割肉刺血常供给,如是数尽于一劫,种种勤修于孝道,犹未能报暂时恩。”与世间上仅报答此世父母的孝道比起来,佛教因为能洞察三世因缘,所以主张孝顺应该从自己的亲人做起,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的众生,以使累劫父母亲眷都能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可以看出佛教所提倡的孝道最为究竟。  四、义则上下相怜  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因为尽忠守义而流芳百世的事迹不胜枚举,佛教则主张泯除上下尊卑的分别,以彼此怜恤体谅的精神来促进人我和谐,以互相尊重包容的雅量来增进社会团结,以四无量心来利济有情,以六度万行来造福大众。像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为救五百位商人而宁犯杀戒,富楼那尊者的为法忘躯,摩诃男为救同族而舍身成仁,智实大师为佛教慧命而抗章不屈,法冲法师冒死护僧,印简法师虽遇兵难而不离常住,他们的伟大不仅在于布施一己之身命、财产,更重要的是,百姓的身家性命因他们的奉献而获得平安,乃至大众的法身慧命也因他们的牺牲而长存千古,可说将“义”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成语名称仪表堂堂成语拼音yí biǎo táng tán...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