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传喜法师:《慈航》解说词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2 10:10:15

\

传喜法师:《慈航》解说词  ·传喜·   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的成道纪念日,   二○○七年是马来西亚建国五十周年。   为期三天的全球观音大法会在吉隆坡隆重召开。   马来西亚是个多种族、多信仰的国家,   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典型。   人类的智慧是共同繁荣的基础,   慈悲的精神是世界和平共存的保证。   这次全球观音大法会   就是本着这样的目的而召开的。   藉此号召全世界的佛教徒,   以菩萨的智慧、慈悲   提升自我,自利利他,   净化人心,和谐社会,   回佑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祝 贺   马来西亚建国五十周年   全球观音大法会殊胜圆满   特别献礼 二〇〇七年七月   慈 航   “南海驾慈航 普度众生超苦海;西天悬慧日 光照万姓被人天”。   大悲观世音菩萨,代表一切诸佛之悲心,代表一切诸佛度化众生之实体。   ◇一 普济群灵   在众多的破除烦恼、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当中,观世音菩萨以他因地的殊胜、以他愿力的殊胜,让众生离苦得解脱。佛经云,“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菩萨以他觉悟、超虚空的体性,而入微尘数的有漏的国度来救度我们。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仅仅是一个名号,佛菩萨以名来彰德,这个“观世音”,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能够契合我们众生根器、让我们返迷归悟、回归自性的真教体。  文殊菩萨告诉我们:“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在诸多法门之中,菩萨以无畏施以众生,因为这能究竟、根本解脱众生。菩萨不单说自己本地的修行,而且也这样引领我们、教导我们,“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  拔众生苦、与众生乐,不单令众生如此,纵然是微尘诸佛,也是依此法而证涅槃。“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这个常住,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极乐世界,也是观世音菩萨头顶上的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令一切众生,皆能够安然住于无量光寿之中。   ◇二(A) 愿为先导   《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我行菩萨道,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B)定慧圆明   在《楞严经》第六卷中,观世音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禀告佛陀:我忆往昔,过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观世音。我在观音佛前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观世音菩萨讲:往劫中,遇观音如来,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闻,不仅仅指听闻佛法,闻,指能闻的根,三摩地即是圆通,入三摩地,入耳根圆通。这个闻,特指耳朵的闻性,从闻性而入,依闻性而思,依闻性而修,“一根归元,六根消殆”。这样顿脱根尘,证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乃与诸佛等同的菩提心体,周遍一切普度众生的大悲力用。   观音菩萨代表佛的悲智圆满,利益众生的事业,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众生喜欢国王大臣,菩萨就显国王大臣;众生喜欢大梵天,菩萨即现大梵天。三十二应十四无畏,这样的无量威德自在,所以能够应众生的机而显现。   ◇ 三 月现千江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备、万里无云万里天”。菩萨的功德,应现一切众生之心,有感必通;菩萨的功德,尽虚空遍法界,如虚空而容万物,无机不备。   我的恩师悟公上人,以前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跟他爸爸一起出海,这个船就他爸爸一个人驾驶。孩子自顾自地玩耍,一不小心掉进海里去了,爸爸因忙着开船没有发现。小孩拼命地喊爸爸!机动船的声音盖住了孩子的声音,船越开越远。小孩子的恐惧越来越大。  这时候小孩想起了观音菩萨,喊爸爸不灵,就喊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喊着喊着就看到了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道白光射过来,小孩好像穿上救生衣,安全地飘在海面上。等他爸爸想起来儿子不见了,赶紧调转船头来找,结果船开了很久,才远远看到自己的孩子。   对这个世界来说,有谁没有得到观音菩萨的护佑呢。我们很多人,把观音菩萨尊为观音老母、观音娘娘、准提佛母。观音菩萨不仅是众生之母,而且是诸佛之母。观世音菩萨是一切诸佛菩萨怜悯众生的悲心,所显现出来的人格。如果他是生命,这个生命,完全由悲悯众生而诞生出来;如果他是法,他是诸佛清净的本体。所以叫“过去正法明,现在观世音”。观世间音声而救苦救难,如一月而现千江。只要众生有苦有难,观音菩萨就会应现其中,千眼照见、千手护持。   ◇四 众生依怙   菩萨都是这样,以无碍的神通,慈眼照见;用大悲的手护持我们。四面八方的人,为了感恩菩萨的慈悲,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来朝拜观世音菩萨。天下观音寺、圆通寺、圆通庵、大悲庵,以菩萨名而建的寺庙不计其数。在中国,更有户户阿弥陀,家家观世音的景象。   ◇五 因果分明   有人说,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神通广大,为什么这个世间还有病苦,还有天灾人祸。“天雨虽多,不润无根之草;佛法广大,难度作恶之人”。  佛菩萨的慈悲救度,除了对我们怜悯、感化之外,对我们的言行举止,也有教化之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是恶人,知道自己过错,能够诚心悔过向善,也会仗佛菩萨之威神而净化自己的业障。  但如果是一个恶贯满盈者、不知悔改,他自食其果的下场,让天下人有借鉴之心而警戒,也是菩萨的一种慈悲。  ◇ 六(A)五蕴皆空   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除了对我们众生现象界里的苦难加以及时救度之外,最主要的还要灭除我们根本上的无明,以智慧照见众生的根本无明。观世音菩萨还有一个名号,观自在菩萨。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这个观,如如不动。《心经》里说,观自在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回光返照,以这样的甚深智慧去反省,色、受、想、行、识五蕴,哪一蕴是真实的?哪一蕴姓张、姓王,哪一蕴叫猪、叫狗,这每一蕴有自性吗?每一位众生,应当观自在。因为每一个众生的五蕴,当你仔细去观,它都是空的。五蕴一空,苦厄就空,能度一切苦。 ◇(B) 痛苦非有   在《妙法莲华经》经第七卷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讲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娑婆世界、六道众生,因为根本的一个无明,迷失掉佛性和佛性的妙用,而在声、色、根尘之中。就像一个人做梦,自己迷茫在梦里,无论怎么往东、往西、往前、往后,都在自己的梦中。梦是虚妄的,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我们贫、富、尊贵,都在自己的业力里。在业力里的众生,不管怎么样,无明的本性在,痛苦的根源就在。   《金刚经》里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众生有我相,就会有烦恼。如果我相能除,烦恼不除自灭。佛法告诉我们:真空湛寂,原无世界众生。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灭除世界虚妄的相、众生虚妄的相、烦恼自然无处而生。   ◇(C) 世界虚妄   《楞严经》里,文殊菩萨这样告诉给我们:“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这个虚空,从迷妄当中而有,世界依虚空而建立。虚空在我们佛性的大觉中,就像海中的一个泡沫一般。如果虚空在佛性面前,都那样的微小,更何况在虚空中如微尘一般有漏的国土?空如果能灭,这些国土的相也能灭。就像海水的泡沫,没有实性。佛性中的空,犹如海水中的泡沫,如果泡沫灭了,虚空的本体也了不可得。更何况依虚空而建的世界?所以三有的世界,在真理的照耀下不待灭而灭。就像我们照破了我执,照破了众生相,烦恼又哪里可得?   ◇(D) 速证菩提   《地藏经》中,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菩萨除了显现无边的利益众生的事业之外,以名彰德,以观自在菩萨名号更甚深的本体,令众生即得离苦,速成菩提。众生从这个角度,个个具有“观自在”这种本觉的德。如果我们能够在迷失的世界当中,在烦恼的心灵当中,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七(A)梵音清旷   “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念念勿生疑,是故应常念”。   ◇ (B)咒力难思   在众生生老病死的病苦中,菩萨有去病的非常灵验的方法。我们佛教徒在遇到病苦时,虔诚地跪在观音菩萨面前,唱香赞,或者念净口业真言,称念观音菩萨名号,持诵大悲神咒四十九遍,加持圣水,在菩萨面前服下,这样行之,有很灵的效验。这是自古以来非常简单,却是对各种疾病皆有效的一种方法。   (观世音菩萨)一切都能够解决,我深信无疑。所以我叫人家念大悲咒,诵此大悲神咒,不堕三恶道;诵此大悲神咒,得生诸佛国土;诵此大悲神咒现生得获三昧辩才;诵此大悲神咒,宿业不管五逆十恶 都能够消灭;诵此大悲神咒,现生身体中医西医缩手缩脚没有办法,大悲咒(加持的)大悲水喝了,能够恶疾悉皆消灭。   修持大悲咒的法门当中,观世音菩萨亲自告诉梵王:此陀罗尼的相貌,具足十种心: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   ◇八 身心相应   我们在求菩萨,敬香、礼拜时,我们的心也要与菩萨相应。菩萨的心是大慈大悲,我们平时要训练这种心。如果能够把自己嗔恨好杀的心去除,那我们内在的刀山、剑树也就消灭了。没有残毒之心,不忠不孝、贪***不廉之心能够去除,地狱也就没有了;悭吝嫉妒的心能够去除,饿鬼也就消除了;傲慢斗狠的心能够去除,修罗的道也就消除了;没有这种冥玩不灵之心,畜生道也就消除了。所以在求菩萨大慈大悲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心也要大慈大悲,不要以种种不良的心,陷自己于三塗之中。如果一个人断恶修善了,也是观音大士在我们内心的感应。   扫空业障,福祉积累于今生,吉庆延长于后世。这样不单我们个人得利,而且我们散发的,与菩萨相应的慈悲之气,会周遍在我们身边、恩及众生,慈满人寰。   ◇九 无缘大悲   遍摄世间三界众生,有求皆应。乃至冥冥之中,不知来求菩萨的众生,菩萨依然慈悲救护。   ◇十 总 结   “无上大愿驾慈航 现卅二应身、周遍法界、寻声救苦”   “至深弘誓持智矩 呈八十妙相、圆明十方、垂迹化迷”……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成语名称以骨去蚁成语拼音yǐ gǔ qù yǐ成语...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成语名称仰事俛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chù成...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