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佛家礼仪的意义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5 10:11:49
在佛教中,礼仪又叫行仪、威仪等,是一种礼节,具体是指佛弟子们的日常行为规矩、准则。在佛成道后的十二年中没有制定戒律, 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十二年后才有人做了不符合佛法的事情,所以佛陀才开始制戒。佛教把一切行为分为三个部分:身业、口业、意业。日常行为不外乎行住、坐、卧四威仪,这四威仪只是三业中的“身业”。修行就是对这“三业”进行修改、修整。“佛教礼仪”就是对“身业”与“口业”的一种示

在佛教中,礼仪又叫行仪、威仪等,是一种礼节,具体是指佛弟子们的日常行为规矩、准则。在佛成道后的十二年中没有制定戒律, 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十二年后才有人做了不符合佛法的事情,所以佛陀才开始制戒。佛教把一切行为分为三个部分:身业、口业、意业。日常行为不外乎行住、坐、卧四威仪,这四威仪只是三业中的“身业”。修行就是对这“三业”进行修改、修整。“佛教礼仪”就是对“身业”与“口业”的一种示范,如马胜比丘的威仪行路,感动目连,舍利弗来归依佛,成为佛的两大弟子。

如偈云

\

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得解脱。

\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守口摄意身莫犯”之礼仪,其目的就是“莫恼一切诸有情”,从而达到“如是行者得解脱”。所以佛教的修行人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规则,从一出家开始就是沙弥的“十戒二十四威仪”,然后等受了比丘戒就有“二百五十条戒律”,到受了菩萨戒的“十重四十八戒”时,统称“具足戒”,就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为什么佛陀要制这么多的行为规则?正如古大德所说:“形仪敛来,敬道顺俗;内长信心,外生物善故。”这是“佛教礼仪”的真正意义所在。

为什么佛教对表面的行为也这么注重呢?所谓“行于内,表于外”,佛教认为行为就业,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是要受“因果律”之约束的,善恶好坏取决在人,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来创造的,如果能够使自己的行为如法如津,便能够解脱眼前和将来的痛苦与烦恼。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解...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