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佛教为什么倡导“放生”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5 10:15:51

\

  很多人常对佛教放生很不理解,通常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你们放生了,难道它们就不死了吗?”“你们放生,那边就有人钓、有人捞,这样有什么意义?不如去资助失学儿童。”“你们放生,就会有人去逮来鸟儿鱼儿让你们放,他们就会挣你们的钱,这样放生有意义吗?”我相信不了解放生的人都会问出一堆这样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些问题以前我也有。  其实,在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古时候就有放生的民间习俗。在《列子·说符篇》记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元旦节日放生,古已有之。而且在《说符篇》中还记载:“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意思是说:老百姓知道帝王要放生,因此竞相去捕捉,因捕捉的过程而死亡的动物很多。帝王如果要放生,不如下令禁止老百姓捕捉。捕来再放,功德和过失不就相抵了吗?哪里还有功德呢?  可见,古时已出现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人。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亦大力提倡放生,并与中国原有的放生习俗相融合,发展为放生法会。所谓放生,意思就是:赎买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浮屠就是佛塔,佛塔以七级为最尊贵,佛经上说:建造佛塔的功德非常的巨大。而救人一命的功德要远远超过建七级佛塔的功德。同样的,救任何一条生命,功德都非常的巨大。  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意思是说:佛教弟子应以慈悲心去做放生的事情,因为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我们生生世世都是由他们所生,所以六道的所有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关于放生救护之法,诸经多有记载,如《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称,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与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又《杂宝藏经》卷五说,一沙弥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诸蚁子,而得长命之果报,这种放生能增寿延年的观点至今仍对中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放生的根本意义在于:将濒死的众生从死亡的恐惧中暂时解救出来,并且通过诵经的过程,使它们能有机缘听闻到佛法,并因此种下解脱的种子,使它们可以最终脱离轮回。   佛教的放生,是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的。戒杀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来为佛教弟子所严守。南朝齐、梁之际,佛教弟子即依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不应食肉”之语而行断肉。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杀生,又废止宗庙供献牺牲之制。  我国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居天台山时,为令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曾自舍身衣,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复传授池中族类“三皈戒”,为彼等说《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从而开天台放生法会之先河。  其后,唐肃宗于乾元二年(759)下诏,在山南道、剑南道、荆南道、浙江道等地设置放生池八十一所。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三年,天台宗遵式奏请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自制“放生慈济法门”,于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为天子祝圣。天圣三年(1025),四明知礼亦奏请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之佛生日放生会,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规。此后,放生习俗彻底佛教化了,并经久不衰。现在汉传佛教通行的《放生仪规》,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编撰的。  一般说来,按现行汉传佛教《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

(一)洒净颂偈放生仪式开始前,于放生处设香案,备净水杨枝,中供观世       音菩萨像。放生仪式开始,众等即以慈眼视诸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法师手执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勋。洒沾异类,念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法师边洒净水边颂《香赞》:“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然后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颂毕,法师与大众同诵《大悲咒》若干遍,并且于众生灵处边绕行边洒净水。接着,再诵《心经》一遍,《往生咒》三遍,三称“南无甘露王菩萨”。(二)说三皈依法师拈香,启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然后,法师代这些水陆飞行、为他网捕、将入死门的诸众生行忏悔,忏悔毕持咒。接下来,法师向众生传授皈依,法师开头说:“诸佛子,汝等不闻三宝,不解皈依,所以轮回三有,今堕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谛听。”然后法师说一遍,大众答一遍,如是三遍。“三皈依法”的核心内容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师授“三皈依法”后,再说“十二因缘”,以令众生“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之法”;再为众生称“四弘誓愿”,望其“依佛发愿,依愿修行”。发愿词为,先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遍,再诵“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然后,法师又为众生称赞如来吉祥名号,令其“永离三途八难之苦,常为如来真净佛子”。(三)放生发愿法师在放生前对众生叮咛道:“唯愿汝等,既放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噬、网捕相加,获尽天年。命终之后,承三宝力,随缘往生,持戒修行。”又说:“更愿放生,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护众生。……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脱,共证真常。”最后,法师拈香念佛,将众生灵轻轻放去。大众即同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由于放生既源于我国古代民俗,又有佛教经典的依据,因此放生在我国民间和佛教界均有相当深远的影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放生的诗文。宋代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元代赵孟钍骸巴袷酪嘤性担〔咨R幻渭洹M虏豢盎厥茁郏派嘏弦淝绊!闭庑┦脑⒁馍羁蹋⑷松钍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解...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