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禅林宝训》对我的启示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0-19 10:15:59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庆幸,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己闻。佛陀所说的教法,其义深广,闻后依法而行,便可知悟去迷。总括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法,归纳为三藏十二部。因众生的根机不同,亦分为大小二乘。法无大小因人而异,所以上根利器的众生于中得大利、证菩提;下根钝智的众生于中亦获其利,得受用。《禅林宝训》不是佛说,不是经,更不是律。而是记载东土古代高僧大德修行的经过及证悟之后的心声,也是古圣先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庆幸,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己闻。

佛陀所说的教法,其义深广,闻后依法而行,便可知悟去迷。总括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法,归纳为三藏十二部。因众生的根机不同,亦分为大小二乘。法无大小因人而异,所以上根利器的众生于中得大利、证菩提;下根钝智的众生于中亦获其利,得受用。

《禅林宝训》不是佛说,不是经,更不是律。而是记载东土古代高僧大德修行的经过及证悟之后的心声,也是古圣先贤抚育后来学佛者的一片真挚之情,发自肺腑真诚的语言。借此期望后来学佛者能效仿古圣先贤,精勤修学,作止任灭,止观定慧,成就道业普利群生。

由于障深慧浅,虽就听闻,却获益不深,今以短浅的认识,谈谈该书对我的几点启示:

一、人生在世,道德为本

佛日契嵩禅师说:“世间最尊贵的莫过于道,最好的莫过于德。道,是仁心所向的道路;德,是德行崇高的表现。”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做为人天师表的僧人来说,没有道德,自己尚不能弃恶向善,悟正理,行正行,还能了脱生死,度化他人吗?所以,我们先要坚固自己的道心,培养自身的素质(德行),使其合乎正道,不敢自他俱误。

圆通法秀禅师曾说:“做为一个人来讲,自己的身心未能端正,而却要求人家端正,这叫失德;自己不去用功修行,自家身心不恭谨,而叫他人恭谨,这叫悖礼。”身为人天师表,若如此,那么将何以为后世立下示范。以身表法呢?故此我们先要以道德为根本,然后求佛道,觅菩提。

二、修学善法,以恒为贵

明教嵩禅师说:“我们现在求学,要想求得超凡入圣的境地,实在很难,这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办的事情,要有白天学不够到晚上继续学的精神。”现世众生急于求成,都想找一条成功的捷径,殊不知凡事的成就,皆需众缘具足,若不去劳作。怎会有收获呢?因此在我们未成就以前,要昼夜行持,以自身的努力,佛菩萨的加持,期愿学有所成,修有所得。

大觉涟和尚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块晶莹皎美的玉能玲珑浮凸,光滑可爱,要经过人工开凿雕刻的细致功夫,方堪成为美器;而人呢?与玉何尝两样,不去修学,磨炼,怎能成为大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知难而退,专精不废,方能荷担如来家业,延续佛陀法身慧命。

三、言行忠诚,直心道场

\

白云守端禅师对无为居士杨杰说:“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不行。”短短数语,道出了我们平日言行的规则。如果只能说到却做不到,妄费口舌引人生恼,纵然讲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于道又有何益呢?讲话并不是仅仅为了彰显道理,娓娓动听,关键是要启发听者。使未悟正道者令悟入正道,未成就道业者令成就道业;如果能做却与所说的相违背,如此心口不一,行意相违,于道还是没有帮助。其实实行并不是单单独善其身,做好本务,而是要训诲将来的学者,使见者或益,未成就者令成就,已成就者令增上。

另外,我们要以正直心来做道场,勇于改过,居必择处,游必就士。如灵源禅师与二僧到城里去玩,很晚时才回来,晦堂禅师问到何处?灵源自感不对,不敢直说,就随口说到大宁寺,所以回来晚了。当时同学道友死心禅师见其扯谎,就以直言相呵:“参禅念佛目的是为了了生脱死。故要老实才对,那么首先要说实话,要正语,不诳语。”灵源听后不但不怪罪死心禅师多嘴,反而自惭改过。“明师难遇,知识难得”,看看古德,想想我等,于罪不认,于错还行。应以正直、平等、无私的心来勇猛精进,才不负师友、信施护法的恩德。

四、合理便做,合道便行

真净文和尚对王荆公说:“日用是处力行,非则固止之,不应以难移其志。”与道相应,善的事,我们要尽力去做,假若是违背道理的事,不但不可以行,而且要立即停止。不尔,与道背驰,劳而无得。学佛之人要有正信,才能有正解、正行、正证。

法演禅师说:“古人乐闻己过,喜于为善。”知过方能改过,不知自己的过错,自以为是,恃能自居。在道业未成,生死未了之前须喜改已过,乐做世出世间的一切善事,具足资粮,功圆德满,道业自然必定成就。

五、须识因果,勿失灵种

英邵武禅师常常看到学佛求道的人,有不少恣意放肆,忘失本务,贪爱种种,不怕罪业,不畏因果,不禁长叹:“人生在世终日为尘事劳碌,像过往的旅客,一时寄居客栈;又如水上的小船暂停岸边,今日停泊明日又去……。”不妨想想,一个人蒙昧良心去非分的贪求,不识清廉,不知羞耻,自甘下流做违背修行人本分的事,沾污渎染先佛祖师的清誉,枉费他们教化的苦心。要知:“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做为一个佛子应助佛扬化,使衲子回心向道,移风易俗。

\

真净文和尚住持归宗寺的时候,见到外出化缘的僧人回来交纳所化,金银、米谷、锦布缎帛堆积如山。如一般道德不高,不明因果的住持见了会眉开眼笑,欢喜异常。而他呢?叹息说:“这么多的东西,都是信心施主的膏血,我见此惭愧不安,我有何德何能来受此信施。”古德尚如此,我等应如何去行?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了道,要披毛戴角还啊!

看了古德的言语行为,为他们的高尚节操而感动,同时也为自己的种种不肖行为而惭愧。他们深修禅理,彻悟人生。他们的人格风范如高大的树一样让人瞻仰:他们的道德精神又如林木一样深密可观。他们奉道德为至宝,要人们找回本自的真心(人人本具的佛性),训海世人如法修行,依律而止的教言是何等的珍贵,是何等的发人深思,我们怎能忽视它?我们岂可放过它?

老实参禅念佛,启开思想的心扉,以古圣先贤的示范作为座右铭,务祈行不逾矩,融古人的话为自己的话,通古德胸中的大志为自己的大志。惟如此方能做好一个出家人;惟如此才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学佛者。(信息来源:摘自《广东佛教》)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成语名称仰事俛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chù成...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成语名称仰之弥高成语拼音yǎng zhī mí gāo成...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