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不用分文即可行七种布施(会空法师)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7 10:16:50
不用分文即可行七种布施会空法师主讲他们刚开始在寺院都是白吃白住,我家老爷子从去年开始一直跟着我,我是想让他念佛,年纪大了。我让他跟着我,每个月往寺院交两百块钱生活费。他说那不行,两百块钱太多。我说那这样,你交一百块钱的生活费,然后干活,每天干活不少于四个小时,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顶账。他不干,他说,我不干,我也不给钱,我把闺女都给了佛教了,我还给钱?但是也得想办法怎么糊弄他呀。然后他给我要

不用分文即可行七种布施

会空法师主讲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住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二祖说法台匡教禅寺。我们有一个元符寺在二祖村对不对,大家一直认为元符寺是元符寺,匡教寺是匡教寺。其实不管匡教寺还是元符寺都是二祖的道场。二祖慧可大师当年来到我们邯郸,就住在匡教寺里43年。咱们全世界的佛法都是从匡教寺传播出去的。因为咱们宣传的力度不够,而且我来了以后也没有注重去宣传。老人家都说深山出幽谷。幽谷有兰花,深谷幽兰是最香的。兰花很香,但它长在深谷里面,那我们也都能够找到。还有一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大家还是不知道。当年慧可大师来到咱们邯郸,来到咱们成安,一直在咱们邯郸这一代弘扬佛法,他把真正的大乘佛法传给了我们。真正把大乘佛法带入中国的大家知道是谁吗?是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来到我们中国之后,收的第一个弟子是慧可大师。二祖慧可大师当年一到邯郸就选中了匡教寺,(匡教寺建于南北朝,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匡教寺外面有一条河叫漳河。有水,水代表灵气。当时的匡教寺有多大呢,占地300亩,住僧500余人。当说山门外来了一个断臂的老和尚(二祖慧可大师为了求法砍掉左臂),所有的鸟都向着山门飞,寺内所有的树都向着山门弯腰,都向南弯腰,在迎接二祖的到来。寺院里为方便二祖讲经说法,就筑建了一个说法台。所以说,说法台是我们中国佛法兴盛的标志。二祖后来死在成安,我们大家都知道,被县官害死的。他死后,尸体一直在冒香气,他的头被砍掉之后出的是白浆。白浆代表是八地菩萨再来。所以县太爷害怕了,就把二祖的尸体扔到匡教寺门外的漳河里。二祖的尸体在水中打坐,头颅在身体的前边,逆流而上,流到泸村(就是现在的二祖村,当时叫泸村),便停下不动了,一直在冒香气。当地百姓便悄悄的把他捞上来埋了。多年之后,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有了功劳,就给唐王李世民提出,说我们的方丈慧可大师不知所终。后来一查,原来就在当时的泸村。李世民就在那儿建了塔和元符寺,把二祖的舍利供在元符寺。 “元”就是初,“符”就是归,中国的第一个祖师安葬的地方。这就是匡教寺和元符寺的关系。然后,李世民下令,将泸村改为二祖村。二祖村的村民不给国家上税,直接上缴到元符寺。就是附近的村养着元符寺。这个就给大家稍微讲一下。

我们最近成立了一个邯郸僧伽弘法联谊会,把各个寺院的僧人、各个寺院的居士组织起来。众僧和合故,正法得久住。只要我们僧人和僧人之间团结起来,我们居士和居士之间就能够团结。只有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够挽救我们邯郸的佛教。我们的宗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说给我党听的;“弘扬佛教文化”,说给佛祖听的;“促进寺院交流”,说给每一个寺院的师父们听的;“振兴邯郸佛教”,这就是我们组织的目的。前几天刚在临洺关举行三天的讲经活动,有居士去了,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去。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培养大家的平等心。我们大家呢有一种执着,执着什么呢,我皈依了哪一个师父,哪一个师父就是我的师父,其他人都不是。这样的想法是绝对不对的。你皈依的是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皈依的是法,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你皈依的是僧,宇宙间所有的僧人都是你的师父。只能说哪一个师父在某一天证明你进入了佛教。证明你皈依了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他是一个证明人。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有一个平等心,不要眼里面只看见自己的师父,而看不见其他的师父。一般在我这里皈依的,我都告诉他,全天下僧人都是你的师父。你怎么对待我会空,你就怎么对待全天下的僧人。为什么这么说,就像一个人家里有良田万顷。就是一万亩好地。我们举个例子,这一万亩地就代表一万个师父,只有一个师父证明你进入佛门,证明你皈依,你如果只恭敬这一个师父,就好比这一万亩良田,你只种了一亩。你把那九千九百九十九亩地都荒废了。僧人是平等的,居士的心更要平等。我不是在拉你们谁啊,你说师父啥意思,是不是往匡教寺拉我们,不是,全天下的寺院都是你们的家,全天下的师父都是你们的师父。如果师父们挨饿受罪就是你们的过失。你说师父我没那么大能力,那要看你的心如何,你的心量有多大,你就有多大,这就是我们佛教讲的一种布施。你说我供养师父一块钱,但是我想,在我心里师父都是平等的。在你以一颗平等的心来供养师父一块钱的时候,就等于你供养了全天下每一位师父一块钱。你看这个功德大不大,很大呀。你做布施的时候,应该懂得如何去做布施。比如说我拿一万给这个寺院来修建,我就开始干涉寺院的事情,天天记着。我今天去匡教寺,会空都不理我,你难道忘记了吗,昨天我刚给你一万块钱。我说我还真不记得。他就很烦恼,我给你拿来一万,你都不理我。我不是骗你们,我是真不记得。每天去这么多的居士,当然,拿一万的是不多,但是我从来也不过问财务方面的事啊。你说那坏事了,我拿一万块钱给匡教寺,师父不知道。记住,佛祖知道。咱们居士,师父要是没来见我,我这一万块钱就在口袋里装着不拿出来,啥时候师父来接待我了,我再拿出来。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我得让师父知道。你这样啊,有没有功德,有。有什么功德,有相的功德。就好像咱这个碗,碗里装着香,你那一万块钱就好像这里面的香,你老是执着你这一万块钱,你那个心就像这个碗,我们知道,碗里的东西装满了会流出来的,它就再也装不进去了,你的功德就只能是这么大。你的心多大,你的功德就多大。如果你的心如虚空,那你的功德就大如虚空。

从前有个要饭的老太太,她在粪里捡到了一文钱,可能是那钱掉到了粪里,人家嫌脏,就没有要,她给捡起来了,然后洗了洗放在了口袋里。她想万一哪一天要不到吃的,可以拿这一文钱买两个馒头吃。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寺院在办供灯法会,那些高官达贵一车一车的油往寺院里拉,佛前供了那么多的灯,她就想,人家那么有钱还要供灯,我这么穷,是不是我也该供个灯啊。她就把那一文钱拿出来,交给知客师并问道:我能不能供这一文钱的灯?师父说可以,我给你一文钱的油。老太太很高兴,就把自己的灯和其他几百万盏灯放在一起供佛。当然,她知道哪一盏是她自己的,她一直看着它。因为其他的灯里面油是满的,而且供七天,只有她的灯里面只有一文钱的油。她跪在远远的地方祈愿:灯啊,希望你一定满我的愿,能亮七天,这七天七夜,请你替我来供佛,愿每一尊佛面前都有我这一文钱的灯。她就这样远远的跪着这盏灯。结果怎么样,那盏灯真的亮了七天七夜,七天七夜后所有的灯都灭了,只有她这盏灯不灭。香灯师来扇灭灯,可怎么都扇不灭。这个师父修的好,有神通,他用神通来灭这盏灯,还是灭不了。此时老方丈来了,说道,这个灯任何人都灭不掉,是因为她的虔诚心所感召的,她的心是无量的。最后,终于还是找到老太太,她还在门后跪着呢,让她站起来,告诉她七天的法会已经结束了,这个灯可以灭了。这时,老太太的心力断了,灯才跟着灭了。这就是贫女供灯的故事,你的心有多大,你的功德就有多大。所以说我们布施不要去着相,包括供养师父,护持寺院。

一般我们人呢,都有个私心在作怪。布施有四种心态的布施,看看你自己属于哪一种。一种心是我单单供养某位法师,他是我的师父,我就只供养这一个师父;第二种心,我只供养某一个道场;第三种心,我供养所有佛教寺院,因为我是虔诚的佛教徒,只要有佛教的善事我就做;第四种心,只要是好事,是善事,我就做。你现在就要掂量掂量你属于哪一种心,当然,第四种心是上等发心,他的功德是最大的,一切的善事他都去做,而且做完他还不去执着。我今天批评哪一种心呢,第一种,单单供养某一位法师的心,就像你荒废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亩良田,只种那一块地。我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一些呢,因为你是佛教徒,你怀着一颗善良的心进入佛教,我们进入佛教的目的是了脱生死,是想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吉祥和平安,你的心必须要放大。心这个东西,可大可小。所以说,心心心,难可寻,大可容虚空,小亦不容针。心这个东西,一旦放开,可装入虚,如果你放不开,连根针都插不进去。所以说这个心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大家既然皈依佛教,真正做一位佛教徒,那就应该明白如何去做。首先我刚才给大家讲的,把心放大。而且,这个布施也应该用一种平等心来做布施,你说师父,布施就是给我们要钱。不对,不用一分钱,你依然可以做到七种布施。

人家都说,除了割肉疼,就是花钱疼。那我告诉你,有七种布施,不用花一分钱,而且功德无量。但是前提条件,心包太虚才可以哦。其实佛教真的是完美的、至善的。只能说是你自己知道的太少,不懂得该怎么去修。如果你当一个佛教徒十年了,你的家庭没有改变,你自己的素质没有提高,那我告诉你,你这个佛教徒有问题。关键在哪里呢,心的把握。所以我给大家讲这七种布施:

第一种布施叫眼施。用柔和的眼神、善意的眼神去看父母、师长、一切众生。眼睛是心灵之窗。你看一个人如果是发脾气的时候,他的眼睛是凶光;当你欢喜的时候,他的目光非常的柔和;你看一个人高兴的时候,眼睛都会笑。你就用这种柔和的眼神欢喜的眼神来看你的爸爸妈妈,来看你的老公,你的老婆,来看你的孩子,来看你的邻居和你的同事,……。这样用眼睛布施。千万不要用恶眼去看人,更不可以用恶眼来看待父母和师长。有时候子女不懂事,拿眼睛恶狠狠的瞪父母,我告诉你他下辈子很可能就是个瞎子,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世间最大的恩人就是你的父母,你拿那种不善的眼光来看他,那你不配有眼睛。你的师父成就了你,给你皈依,给你受戒,成就了你的法身慧命,你用不善的眼光来看待师父,你就不是瞎子,眼睛也得有问题,这是绝对的。如果你用慈眼视众生,将来你会得佛眼。你看咱们佛的眼睛,笑眯眯的,好像都能给你说话。这个能做到吧,不用花一分钱的布施。关键是心的作用。

第二种布施叫颜施。在父母师长及一切众生面前,和颜悦色。不要拉着一个苦瓜脸对别人。见到别人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你像搞公关的那些人,他们也很辛苦,见了别人都是笑眯眯的,那叫皮笑肉不笑。我说的这种和颜悦色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恩心。不要随随便便给你的母亲甩脸色看,也不要随随便便甩脸色给你的丈夫看,我听说咱们有的女居士特别有志气,跟她老公吵架之后,三个月不跟他说一句话,有的还三年没讲一句话,那代表了什么呀,代表了你的嗔恨心重。你不肯原谅别人。当你和颜悦色的时候,你脸部各部位的肌肉合理调节,得到运动,你就不容易衰老,而且越长越好看。人家老太太有的也可好看了。你每天总是拿着一张苦瓜脸对着别人,不爱笑,不懂得和颜悦色。你脸部的肌肉是僵硬的,你就不会笑,面部血液循环也不好,那你的那个皮肤没有光泽,脸色,也就是黄脸婆,干燥,僵硬,越长越丑。每天一进家门,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对待家人,学佛的人呀,我不看你每天拜多少佛,诵多少经,那我用什么来衡量你这个佛教徒合不合格呢,就看你能不能把你的家庭关系处理好,太虚大师就说,“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你的人格得不到完善,是不能成佛的。你连你的家庭都处理不好,你谈什么普度众生,你连你的家人都普度不了,你还度众生?

你说我就是度不了我的家人,别人都行,那你也得慢慢去改变他。我举个例子,我爸爸,你看我会讲经说法吧,给谁讲都灵,就给我爸讲不灵。但是你要想办法,怎么度他呀。有一天我生病了,他来看我,他很心疼,他说我看你生病我很难受。我说如果你要是不让我生病,你每天给我念一千声“南无阿弥陀佛”,我就好了。他说灵吗,我说灵,因为我是念佛的人呀,我对佛容易有感应啊,你一念佛就等于是我念的,你念的佛就成了我的了,你的功德就给了我,所以我的病就会好,我每天办事也不会烦恼。他说那我给你念多久,我说先念七天。你让他念久了他就不念了,所以先让他念七天。七天之后我好了,那当时就好的差不多了。七天能不好吗。他来说我念够了。我说哎呀,我觉得我身体可有力气了,心里也特别舒服,身体也觉得特别舒服,特别高兴。他说,这念佛真这么灵呢?我说,那可不就这么灵。他说那我再给你念七天。所以呀,你要想办法去度他。他现在每天念一千。我跟他说,我每天出门那么累,你给我念佛保平安啊。然后给我打电话,你好几天也不回寺院,我说肯定你这几天没好好念佛,要不我怎么现在还没回去呢。他说,好像是,这几天念的没够数,我把那几天补上。其实我哪里知道他念不念呀。然后我让我的哥哥嫂子全部皈依,包括小孩,我说你们都给我当徒弟,我糊弄他们说,人家师父们来河北比较久了,人家都收了很多徒弟,可我收不着徒弟,你说我多没面子呀。因为我最小,我有四个哥哥,就我最小,一个女孩。他们都很疼我,我嫂子对我也很好,我说你们得给我趁个人气,今天要皈依,来的人不多,不但嫂子你要来,还得把你的亲戚都拉上来,人家就会说会空有本事,一下子收了那么多徒弟。她一听就是,人家都有徒弟,我妹妹没有徒弟,这多丢人呀,就把她家的亲戚、邻居都糊弄来了。这就是,你如何想办法去度他们。想办法把家人度化了。

\

他们刚开始在寺院都是白吃白住,我家老爷子从去年开始一直跟着我,我是想让他念佛,年纪大了。我让他跟着我,每个月往寺院交两百块钱生活费。他说那不行,两百块钱太多。我说那这样,你交一百块钱的生活费,然后干活,每天干活不少于四个小时,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顶账。他不干,他说,我不干,我也不给钱,我把闺女都给了佛教了,我还给钱?但是也得想办法怎么糊弄他呀。然后他给我要牙膏,一袋牙膏十块,拿三十,我说这是好牙膏。给我三十。他说你这个牙膏……,我说你知不知道,我口袋没钱了,我今天要出门,你得给我拿三十。他有钱,我哥哥每月给他打钱过来。但并不是我看中他的那些钱,我得让他做功德。我哥哥再打钱的时候,我就让他打到我的账户上,然后我就卡着他点,没年年底给寺院交钱。你得想办法让他做功德。就是说你对你的家人要想招。所以,必须把家庭关系理顺,处理好,你才能够做一个好的佛教徒。一天到晚家里老生气,那不行。他不让你拜佛,好,那我就不拜佛,我心里拜佛,我躺着睡觉你总不能管我吧,躺着我照样能拜佛,怎么拜,臆念,一下一下的,佛在心中啊。你不让我诵经我就不诵,心经很短,260个字,我把他背下来,我往哪儿一坐,或是一躺,我心里默念心经,你哪儿知道啊。然后我当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去感化他,然后你再告诉他,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好吗,因为佛,要是不学佛,我不会这么好。我在成安,一个居士的老公给我打电话说,师父,我谢谢你,我三个月没有挨打了,因为我老婆跟你学了佛,我不挨打了,也不挨骂了。她那打吧,她哪儿能打得过男的,无非就是男的让着她呗。现在学佛了,不打人家了,也不骂人家了。到现在跟我三年了,没有骂过,更没有打过。一到过年她老公提着一大堆东西来看我,师父我得谢谢你。所以说,首先要把家庭处理好,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你就能够好好去修行,把父母公婆都处理好,每天和颜悦色。这女人都容易犯这个毛病,那天一个居士跟我说,这个居士还是个大老板,他说师父你不知道我老婆有多偏心,他家有个车,说如果去娘家的时候,那车上的东西装的满的用脚踹,去婆婆家,就一个小兜,咯吱窝一夹就去了。老太太,给你留点钱吧。我说那你为什么不说说你媳妇,他说财政大权在人家那儿掌握着呢。人一看,这养儿子不如养闺女啊,是吧。但都是一样的。你怎样对待父母,要双方父母平等。这个老人家他很可怜的,你给他两百块钱他什么都舍不得买,你要是给他买成衣服,买成吃的,他怕坏了,那他也就吃了,用了。你就得这样去孝顺。我发现很多儿媳妇,见到自己的妈,那是满面笑容,一见到婆婆,她笑也是皮笑肉不笑。但是皮笑肉不笑也得笑。慢慢的从伪装到发自内心的笑。你应该这样做。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你如果不孝顺,那你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你哪有资格学佛呀?你如果不孝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水中的泡沫,因为你不孝。孝是人之根本,你不孝公婆同样叫不孝,因为你的公婆虽然没有养你,但他们养你的丈夫了。我常常这样讲。他们把这么点的小孩,养成一个大小伙子,然后再把他交给你,让他照顾你一生。你应该感恩你的婆婆给了你一个好老公。有一个男人在你身边照顾你,这是你婆婆的功劳,你公公的功劳。你应该去报恩。所以说一定要孝顺公婆。

慧律法师在新加坡体育场讲经的时候就问,说结婚十年以上不后悔的,(说我不后悔嫁给他,我不后悔娶了她的,)请举手。全会场几万人,没有一个举手的。然后慧律法师说那咱们减半,结婚五年以上不后悔的请举手,他也没有人举手。慧律法师说那为什么,你看结婚之前那是一朵花,那小帅哥,非你不嫁,非你不娶的,那结了婚一过日子,锅碗瓢盆一唱歌,哼,我怎么眼瞎了嫁给你,我怎么眼瞎了娶了你,就开始了。你呀,就凑合着过吧,既然你嫁了他,既然你娶了她,你就要认命。夫妻是债,还有一句话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但是进了一家门他也有债,你不进一家怎么还债呀。你就应该懂得怎么把家庭处理好,把夫妻关系处理好。你要是总觉得媳妇不好,那怎么办?让她学佛,觉得老公不好怎么办?让他学佛。想办法让他学。只有这样你的家庭才会非常和睦,你的孩子会非常聪明很有福报,而且还很孝顺。现在有几个人想老了以后让儿子给你养老啊?儿女孝顺不孝顺,另当别论。少年夫妻老来伴,既然你选择了他,就要一辈子善待他,好好走下去,十年五年都过来了,你就换一个我告诉你……,还是不太好,我只能这么说,现在这个这个事儿太多,我说多了就得挨骂。我妈妈病了十年,我爸爸照顾了我妈妈十年,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根本没有在身边,一直照顾到死。所以说回家对你老头对你媳妇好一点,你们才是真正走一辈子的伴儿。孩子当然了不用说你也会对他很好的。所以说,做儿媳妇的人记住了,要用和颜悦色的面来布施,将来以后,你的面相会非常的庄严,和佛一样。记住,用欢喜来布施给一切众生。

第三种布施叫言施,佳言布施。去赞美别人,对父母说话语气要柔和,不要说粗话恶话,对父母不要恶口,对师长和身边的一切人讲话要柔和。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在家里特横,像个小霸王,那是父母管理的问题,他在外面,其实,孩子们在外面都非常懂事。我身边有很多小居士,在寺院那个表现的好啊,吃饭也不挑食了,干活还干的特别好,但是他父母说师父你不知道,在家一天到晚跟我生气,也不听话,挑食,这个不好吃,那个不能吃。这说明什么,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你跟他不客气,你总认为伤害不了他,但是你不知道,你那样跟你的父母说话会有罪过的。一般的孩子都是这样子的,对自己父母讲话是非常的不客气,对别人讲话就特别礼貌,又懂事。记住,对父母讲话一定要柔和。为什么,父母跟不了你多少年。你看你小的时候不懂事,父母养你,长大了你又有了你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能跟父母在一起呆多久,最终你会把父母给送走。所以一定要善待父母。跟父母讲话要和颜悦色,柔声细语。如果跟父母讲话不柔和,来生当哑巴。你对别人讲话不柔和,减轻一点,口吃,结巴,吐字不清,半哑。所以,对别人讲话要客客气气的,这个语言啊,是开山的斧头,一句话,你柔和的去说也是说,你恶言去说也是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说师父我穷,我没有钱去布施那怎么办,赞美别人,赞叹别人,赞美佛法,赞叹佛法。不要讲是非。人家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女人坐在一起就开始七大姑八大姨的,文殊菩萨问佛祖,为什么地狱里面女人多,为什么,因为女人口业太重啊。你看十不善业里面有四个都是口业,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尤其是女性。人家说男人死了先烂眼睛,女人死了先烂嘴巴。为什么呢,男人一看见美女就想多看两眼,他就是没什么心也愿意多看两眼,所以先烂眼睛。女人为啥先烂嘴巴呢,爱说,是该说的也说,不该说的也说,是对的也说,错的也说,所以先烂嘴巴。所以文殊菩萨问佛,世尊,为什么地狱里面女人多。佛说:“口业重故。”什么叫口业,嘴巴老说人家这个这个那个那个的,恨不得那个人怎么怎么样,这女的就爱干这个事。你看人都骂女人的时候怎么骂:泼妇。完了,咋就没人骂泼男呢,我是没听见过这个词。所以我们女性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懂得自爱,不要动不动就骂大街,让别人说咱是泼妇。这个“泼妇”也有文化底蕴挺深的,源远流长好几千年了,就“泼妇”这个词。但在历史上没有“泼男”这个词。所以一定要记住口业重,会下地狱的。用嘴巴来布施,去赞美别人,讲话柔和,不要背后讲人家的过失,这,都叫修行,都叫功德。

第四种布施叫身施,用身体来布施。身体怎么来布施呢?我帮我父母干活,我帮别人干活,我给别人帮忙办事,我给别人跑腿,这都叫身施。我礼佛,我拜佛,我见了人的时候常怀恭敬心,咱们佛教里有个常步青老菩萨,他见人就拜,他说我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佛。你每天不是也诚心诚意的拜佛吗,你拿你拜佛的诚心的十分之一来恭敬你的父母和师长,来恭敬你身边的朋友,将来你会得什么果报呢,是人见人爱,人见人敬。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把你自己的这个小“我”融入到这个社会大家庭这个大“我”里去,你看你每天,比如你买青菜,人家那农民为你种的,这不为你吗?你买盐巴,那晒盐的人不也在为你劳累吗?其实我们当中的这个关系是很微妙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单单你一个人,你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所以,用你的行动来做布施,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但你的功德是无量的。

第五种布施是心施,心的布施。什么心呢,善心。用你的善心做眼的布施,做和颜悦色的布施,要发这个善心,发一个善念。只有你发了善念,你才能够做到眼的布施,和颜悦色的布施,佳言布施,身体的布施。没有这个善心,眼施、颜施、言施、身施,以上的四种布施你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有善心,要用心去做布施。

第六种布施是房施。就是房舍的布施。你说师父你是不是要我给你布施一座楼,不是,你布施楼也没用,我也不住。让你布施给谁,布施给你的父母和你的朋友。现在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你去一个家,新买的楼,你一看他那个装修就知道这是给谁住的。这一间房装的比较简单,家具也比较少,那肯定是老人住的。这个房间装的比较精细,各个方面都比较周到,墙上贴的很美的画,哪怕一个窗帘,一盏灯,甚至一个枕头,都是那么用心的去做,那肯定是给孩子住的。你总把你的孩子看的比你的父母还要重,那你这个孩子将来必定没出息。父母恩重重如泰山。你老说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懂事,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为什么对我不好,要反观自己。你这样的对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肯定不孝顺你。你别看这会儿孩子挺乖,那他离不开你,他当然乖了,离开你他就得饿死,他自己不会生活。你有没有想过父母年龄大了,房间要给他装修的好好的,暖暖的,软软的,怎么舒服怎么装,父母怎么喜欢怎么装,为什么呢,他还能住几年呀,他能住多久呀,你能用真诚心来孝顺你的父母,你就是功德无量。比你拜佛诵经的功德都要大。我觉得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孝子,为什么,你是你孩子的孝子,你对你的孩子是非常孝顺的,你要是拿出你对孩子孝心的百分之一来孝顺父母,你就是真正的好儿子了。你是怎么对待你的孩子的,反过来你又是怎么对待你的父母的。如果你家里想出一个国王将相,要出大富大贵之人,那我告诉你,富贵不出不孝之门,将相不出不孝之门,你要记住这个。大富大贵之人都是祖宗积了德的,肯定是孝门。如果没有积德你一夜暴富,那你就会应了“富不过三代”这个诅咒。所以说装修房子的时候给父母装修的好一点,让父母住的舒服点。你这就叫房舍的布施。比如说你的兄弟姐妹住房比较紧张,而你家又有空的房子,你可以让他们搬进来住,就不要让他们去租房子了。你可以借给他们用啊。这叫房舍布施。

第七种布施叫床施,床布施。还是说到父母师长及一切人,给父母买一张好床,铺的软软的,能躺的舒服一点的,不要随便给父母对付。现在好多婆婆呀,到了儿子房间不敢坐,你可见她这个儿子儿媳厉害到什么地步,老人家嘛,她老人家不干净是你没有做好,你没有打理好,还是因为你不孝,你要是很孝顺你会把老人打理的干干净净的,你嫌老人家脏,不让老人家进你的房间,不让老人家坐你的床,那我告诉你,如果你们的床被你父母坐了以后,绝对夜不噩梦。你用欢喜心请老人家“妈妈,到我房间来坐坐,”老人家开心啊,父母是最可怜的,孩子一句话,把老人哄得昏天昏地的。当父母的是最可怜的,哪怕孩子半辈子不孝顺她,最后一句“妈,我错了”一磕头一哭,老人家就什么都忘了。为什么,她的心能够包容你。如果你能用这颗包容的心去包容一切众生,你的功德就很大啊。如果你请你父母在你床上坐,将来你会得宝座。那你说我今天晚上回去,为了能得宝座,一定要让我父母在我床上坐。不是这样子的。你要发自内心的欢喜的请父母在你的床上坐,是这样子的。

这七种布施你要是做好了,你不但是个孝子,还是一个很合格的佛教徒。而且你会得到很大的福报,会得到富贵、平安和吉祥。一定要听师父的,回去把你的心放开,不用花一分钱,做到这七种布施。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到。

最后,我再给大家分享一点,不见僧人过。因为有的居士学佛很久,他说师父,我不想去寺院,我看到那些师父们非常不好。不要去管他们,你永远记住,僧人是三宝之一,他做的对与错和你没有关系,自有因果会惩罚他,你不要因为他做的不好,你去诽谤他,你造业。你说,我听说那个师父怎么怎么坏,不听;你说师父我亲眼看见那个师父怎么怎么样,把眼睛闭上,不看,躲开;他造他的,你修你的,只要你一说就有过。你说他真有错师父,真有错你也不能说。

为什么这样子,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在八十岁要灭度的时候,那个魔王他住在第六层天,他下来了,他对佛说,你死了之后我可以随便在世间走动来扰乱你的佛教徒,让世人都不要去修行,让他们都入魔道,变成魔王的子民。他说了很多,想尽一切办法来毁灭佛法,佛都在笑。但是最后魔王说了两句话,佛流泪了。魔王说,我在你的末法时期出现,我穿你的衣,吃你的饭,坏你的法。当佛听到魔王这两句话的时候,流泪了。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佛法真的会毁灭的,穿老佛爷的衣,吃老佛爷的饭,却干一些连世俗人都不如的事,会把佛法毁灭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现在是佛历2555年。是末法时期。魔子魔孙来扰乱世间。如果你看到了魔子魔孙,你把他当成一位真的出家人,去诽谤他,那你就上了魔王的当了。那是魔来变现的专门破坏我们的佛法的。那我们怎么去抵挡他,不管他,不看他,不理他,也不供养他。离的远远的,但是嘴巴绝对不要去说。你一旦说了,你就诽谤了佛教,你就落入魔王的圈套,将来就是魔的子民。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他做恶自有他的因果,不用咱们说什么。那也是你的业障啊。你说佛出世的时候,佛出世时我沉沦,我出世时佛灭度啊,还是你没有福报啊,你如果真的有福报,你生在佛出世的时候,你就可以不用见到这些不如法的僧人。既然你生在这个时代,那就说明我们有这一份,是善缘也好,恶缘也好,必须去了。所以你看到他做不如法的事情,不理他,不管他,不看他,不供养他就可以了。绝对不能说他。一说即有过,必落地狱,必入魔道,这是佛说的。连老佛爷都哭了,没办法。

所以当时我出家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不出家是不出家,出家我就要做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我就要对得起我这身衣服。否则我谁都对不起。我对不起我的父母,因为我不能孝养他们。对不起你们,因为我现在吃的、喝的、用的来自于十方供养。对不起自己,出家一生,什么都没有修出来。所以我说我要出家一定要当一个真正的僧人。你们同样也这样,不学佛就不学佛,要学佛就要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阿弥陀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成语名称以防不测成语拼音yǐ fáng bù cè成...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成语名称仪态万千成语拼音yí tai wàn qiān成...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