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从《佛祖历代通载》看佛教史的建立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0 10:10:52
文/简逸光    佛教传至中国演变为汉传佛教,并产生出许多有特色的史传著述。这些佛教史传典籍,如《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佛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等既受到《史记》《汉书》体例的影响,又参考了《资治通鉴》的编辑形式。佛教史传典籍的编纂具有宗教性目的,就是要建立佛教的历史系谱,并试图利用中国既已成形的经典形式,来为自己的著作背书。    佛教历史的书与不书    在佛教典籍中,通过《僧传》的辑录不仅能知

从《佛祖历代通载》看佛教史的建立.jpg

\

\

  文/简逸光      佛教传至中国演变为汉传佛教,并产生出许多有特色的史传著述。这些佛教史传典籍,如《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佛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等既受到《史记》《汉书》体例的影响,又参考了《资治通鉴》的编辑形式。佛教史传典籍的编纂具有宗教性目的,就是要建立佛教的历史系谱,并试图利用中国既已成形的经典形式,来为自己的著作背书。    佛教历史的书与不书    在佛教典籍中,通过《僧传》的辑录不仅能知晓高僧行谊,更能透过排列组合看到佛教的传承,因此,僧传可视为僧史,如《海东高僧传》。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宗派史的集结,透过一宗的传承世次,来呈现宗派正统,如《天台九祖传》《法界五祖略记》。    对于佛教的传承而言,僧传与宗派史二者的导向目的比史的建立更为重要,形成的史传只是依据的形式。而《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佛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等的编纂,却是导向史的呈现,宗派与僧传的传承在其中被淡化了。以僧传来说,其框架是以人为主;以宗派史来说,其框架是以传承为主。而佛教史著作以中国历史的框架套用在佛教的历史上,这代表其同意佛教历史的脉络可以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主轴,且强化了史的意义。    《佛祖历代通载》所载的多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印度佛教历史相对来说既少且略。通过人对世界的了解,知道有事发生即可写,无事便不书;或对发生的事知道的较详细,便能记录的多;知道的事少,能写的就少。所以有些跨度大幅度小,有些跨度小幅度大。不等距的编年史本来是书与不书的书写形态,但鉴于鲁史与《春秋》所记的事件可以相同,但呈现的意义可以不同,便可以理解作者在取舍书与不书时,是有意而为的。透过作者的书与不书,可看到不书的理由不全然是无事可书,而是可以选择不书;书的理由,不仅是有事可书,而是可以放大可书之事。    《佛祖历代通载》基本上吸收了《隆兴佛教编年通论》的内容,但比对后可以发现,前者增加了更多佛教历史的记载,也有后者有记载而前者未记的部分。这足见所谓的佛教史,即便在最接近正史的教史纂写中,作者仍可通过书与不书来表达其对佛教历史的理解与建构。    佛教历史的建构    释念常在编纂《佛祖历代通载》时,用中国朝代记年,推之远古,自盘古起。此时释迦牟尼佛尚未诞生,佛教也尚未创立,此段历史与佛教本无相干。然而,佛教典籍中有论及世界形成过程,对释念常来说,佛教发源比盘古更早,故形成此书特殊的结构。    《佛祖历代通载》对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记载,例如,释迦牟尼佛生卒等事,当时中印双方并无交通,故实无所可书。今之所以能以分年比附的方式并陈,是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回溯附合而上。而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明帝梦金人,遣使至大月氏国遇摩腾、竺法兰等,持佛像并四十二章经归洛。有的人认为佛教开始在中国活动之后,其成为中国空间中的存在,故亦成为中国历史之一部分,所以此间记载与中国历史共时并陈。    佛教史传典籍有编年体形式,记佛教高僧时,多在单一时间点下记载。《佛祖历代通载》以法师卒年作为记载的置入点,如唐代赵州从谂禅师于唐昭宗乾宁四年(897)示寂,岁一百二十。则其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有百年,于诸帝时皆未书,而是在和尚圆寂时才以倒叙的方式,将其生平一并写书。这符合中国书卒所以盖棺定论的观念。此载似纪传体,如僧传。但它又不是以人为主轴,仍是以时间次序为框架,这便是佛教在撰写编年体时的一种权衡之法。    综合以上对建立佛教历史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在书与不书之中,有些是事件上的抉择,有些则是添附上去的,如旃檀瑞像、世尊示灭、大教东被,三者除了作为时间坐标,也代表汉地对于释迦牟尼佛入灭后,选择以礼敬佛像、教法东传,作为记忆释迦牟尼佛的永恒刻记。其次,历史的描绘往往是在建构作者心目中的世界,作者拥有书写的权力,可以对笔下之人、事、物加以创造。佛教史传典籍塑造了佛教历史的面貌,可以重建传承之正统,可以品评人物得失,可以布局时间的先后重组。最后,在书写之外,不书的部分,往往是历史中刻意被忽略的部分,不书的理由来自史料的亡佚、隐讳书写、帝王禁忌等。因为有不书的部分,所以佛教历史的文本,不仅能让读者知晓佛教历史,更重要的是让读者看到未被书写的历史空白之处,以待后人补之。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成语名称以身许国成语拼音yǐ shēn xǔ guó成...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