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仰山慧寂禅师的弥勒缘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2 10:13:11
仰山慧寂禅师的弥勒缘  仰山慧寂禅师(814―890)是禅宗五家中沩仰宗的开山祖师之一,沩山灵佑禅师的弟子。因慧寂禅师跟从沩山灵佑禅师得法之后,长期居住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仰山弘扬禅风,因而人称仰山慧寂。仰山慧寂与沩山灵佑一脉相承的禅法并称沩仰宗。慧寂禅师作为一代禅门巨匠,不仅在禅修方面提倡农禅并重,善巧接引学徒,而且他还于梦中往生弥勒兜率内院,亲近诸上善人,并受命为大众讲说佛法。他梦游弥勒内院
仰山慧寂禅师的弥勒缘

仰山慧寂禅师的弥勒缘

  仰山慧寂禅师(814―890)是禅宗五家中沩仰宗的开山祖师之一,沩山灵佑禅师的弟子。因慧寂禅师跟从沩山灵佑禅师得法之后,长期居住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仰山弘扬禅风,因而人称仰山慧寂。仰山慧寂与沩山灵佑一脉相承的禅法并称沩仰宗。慧寂禅师作为一代禅门巨匠,不仅在禅修方面提倡农禅并重,善巧接引学徒,而且他还于梦中往生弥勒兜率内院,亲近诸上善人,并受命为大众讲说佛法。他梦游弥勒内院之行被灵佑禅师赞为。已登圣位。

  仰山慧寂禅师,俗姓叶,韶州怀化人。慧寂九岁时,投广州和安寺跟从通禅师出家。十四岁时被父母找回还俗,逼迫其娶妻成婚。慧寂坚决不从,随即自断二指,跪在父母跟前恳请父母允许求取正法,以报答父母的辛劳。父母见他意志坚定,只得允许出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慧寂于是又来到通禅师处,正式剃度出家。慧寂在没有正式受具足戒前,便游方参学。最初参礼耽源禅师,已经深悟玄旨。后更往江陵受戒,深研律藏。再后来参礼沩山灵佑,遂即深入堂奥。

  慧寂在亲近耽源禅师时,禅师对他说: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予老僧,说我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个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耽源禅师说完,就将手中的本子递给慧寂。慧寂接过来一看,便将本子烧掉了。耽源一日问:前来诸相,甚宜秘惜。慧寂说:当时看了便烧了。耽源说:我这个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与诸祖师、诸大圣人才熟知,你为何烧掉了?慧寂说:我一看就知道其意,只要会用就行,没有必要执著于书本。耽源禅师说:虽然你明了其中道理,后人没书恐怕难以生信。慧寂说。和尚想要重录一本不难,我马上为你重新结集一本,其中没有一点遗失。耽源说:好。耽源禅师上堂,慧寂出众人前,作一圆相以手呈送耽源,然后叉手而立。耽源禅师两手相交,作拳示范。慧寂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点头,慧寂便礼拜。

  此后,慧寂参访沩山,沩山灵佑问:你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慧寂说:有主。灵佑问:主在什么处?。慧寂从西侧走到东侧,灵佑便知他与众不同。慧寂问灵佑:如何是真佛住处)灵佑说: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于言下大悟,亲得灵佑印可,自此跟从灵佑习禅,前后随侍十五载。两位禅师深得农禅妙用,相互激扬宗门,慧寂后来前往仰山,大弘沩山禅法,是为沩仰宗。晚年迁往江西观音院,又迁往韶州东平山。中和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七。作有遗偈:年满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沉,两手攀屈膝。说完,两手抱膝而终。谥号。智通禅师。第二年,弟子将其灵骨送至仰山建塔供养,塔号。妙光。

  在跟随灵佑禅师习禅期间,一日天下雨,天性上座对慧寂说:好雨。慧寂说:好在什么处?天性无语。慧寂说:某甲却道得。天性上座说:好在什么处?。慧寂指雨,天性无语。慧寂说:为何有大智慧却默不作声。慧寂跟随沩山灵佑游山,到盘陀石上坐。慧寂侍立,忽然一只乌鸦衔着一红柿子落在面前。灵佑拾起红柿子给慧寂,慧寂洗好后交给灵佑。灵佑说:你什么处得来?慧寂说:这是和尚道德所感。灵佑说:你也不得五分。即分一半给慧寂。

  慧寂跟从灵佑习禅期间,灵佑也常以农作劳动作为启迪他的机缘之语。一次,慧寂正在扫地,灵佑问:尘非扫得,空不自生,如何是尘非扫得?。慧寂扫地一下,灵佑说:如何是空不自生?。慧寂指自身又指灵佑,灵佑说:尘非扫得,空不自生。离此二途,又作么生?。慧寂又扫地一下,又指着自己和灵佑。灵佑所说的尘,本是众生的烦恼。众生烦恼众多,但并不是可以用扫帚扫除的,而是需要化烦恼为菩提。慧寂则以扫地的动作,告知灵佑悟道当于自性中见,若执著言句即与道乖违。

  一次,慧寂在沩山前坡牧牛,见一僧上山,不久便下来。慧寂于是问:上座何不且留山中?僧人说:只因为因缘不契合。慧寂说:有何因缘,试举看。僧说:和尚问某名甚么,某答归真和尚。曰:归真何在?某甲无对。慧寂说:上座却回禀和尚,说某甲道得。和尚问作么生道,但说眼里耳里鼻里。僧人按照慧寂的说教回复了灵佑。灵佑说:脱空谩语汉,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灵佑最后两句称赞慧寂将成为五百人善知识,后来果然应验了灵佑之说。慧寂在仰山弘扬禅法时,弟子盈门,多达五百多人。

  又一次,慧寂于梦中到弥勒内院亲近弥勒菩萨。当时弥勒内院殿堂中其他的位置都有人就座,只有第二个座位空着,慧寂便于空座中就座。他刚在座位上坐定,有一尊者敲一声槌说。今当第二座说法。慧寂站起来敲槌说: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大众听慧寂这么说之后,都散去了。等到醒来之后,慧寂就将梦游弥勒内院为大众说法的情况告诉了灵佑禅师。灵佑说。你已经进入了圣人位次。慧寂倒身便礼拜。

  慧寂在沩山,常以充满禅机之语相互问对。一次,灵佑同慧寂一切牧牛,沩山说:此中还有菩萨也无?慧寂说:有。灵佑说:你见哪个是,试指出看?慧寂说。你疑哪个不是,试指出看?。灵佑便不再作声。

  一天,灵佑指着田地问慧寂:这丘田那头高,这头低。慧寂说。却是这头高,那头低。灵佑说:你若不信,向中间立,看两头。慧寂说: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灵佑说:若如是,著水看,水能平物。慧寂说:水也无定,但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两位禅师看似在讨论耕作之田,其实是在以田为喻,谈论禅法要义。他们是从田之高低,来论修行人的一些执著。有人学佛执著于有无两边,有的禅者则认为修行当处中得道。慧寂禅师则认为修禅者当心中无物,无所挂碍,方才能证道,若执著中间与两边,则心不在道上,便难以证道。

  慧寂在灵佑门下作直岁(禅林掌管日常杂事的执事),一次,从田中作务回来,灵佑问:甚么处去来尹。慧寂说:田中来。灵佑说:田中多少人尹。慧寂插锹插手而立。灵佑说:今日南山,大有人割茅。慧寂拔锹便行。灵佑本来知道慧寂是从田间劳作回来,却以劳作为题来勘验慧寂对禅的悟解如何。慧寂则智慧明了,知道师父询问自己的意图所在,先是回答从田中来,当师父接着继续问时,慧寂便不再作答,而是以将铁锹插在地上自己插手站立来回应师父。当师父再问时,慧寂拔锹便走了。两位禅师之间以无声的言语达到了高度的默契,灵佑知道弟子慧寂是真正悟道的禅者,将来的禅法将由这位弟子发扬光大,不禁暗中欣喜。

  慧寂曾在沩山牧牛,当时踢天泰上座问:一毛头狮子现即不问,百亿毛头狮子现又作么生产。慧寂便骑牛回去了。然后侍立灵佑旁,将刚才经历告诉灵佑。刚说完,见到泰上座前来。慧寂说:就是这个上座。灵佑遂问:百亿毛头百亿师子现,岂不是上座道)。泰上座说。是。慧寂说:正当现时,毛前现,毛后现?。泰上座说现时不说前后。灵佑大笑,慧寂诡。狮子腰折也。便下去。

  慧寂送果子上沩山,灵佑接收果子,问:你从什么处得来的果子?。慧寂说:家园底。灵佑说。堪吃也未?。慧寂说:未敢尝,先献和尚。灵佑说:是阿谁底尹。慧寂说:慧寂底,。灵佑说:既是你底,因什么教我先尝?慧寂说:和尚尝千尝万。灵佑便吃,说:犹带酸涩在。慧寂说:酸涩莫非自知?。灵佑笑而不答。慧寂自种的果子送到沩山供养灵佑,灵佑则借机就果子说事,引发弟子对禅的体悟。慧寂则根据师父的提问,逐层深入端出自己的见解,师父知道慧寂灵根顿发,因而微笑印可。

  慧寂一年夏末问讯灵佑,灵佑问:你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慧寂说:某甲在下面,开垦了一篇荒地,下了一箩筐种子。灵佑说:你今夏没有空过。慧寂问:未审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务?灵佑说:日中一食,夜后一寝。慧寂说:和尚今夏也没有虚过。慧寂说过便吐舌。灵佑说:寂子何得自伤己命尹。

  对慧寂来说,一个夏天忙于耕作,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还可借耕作悟禅。灵佑的寝食生活,则是禅宗。日用是道。思想的具体实践。在禅宗祖师看来,穿衣吃饭皆是佛法,运水搬柴无非妙道。虽然种田耕地,吃饭睡觉不是悟道,但却是悟道的因缘,没有这个因缘,悟道便无从实现。

  有一位名叫陆希声相公想拜谒慧寂,为了能得到慧寂接引,先作书呈送。慧寂见书开封云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首。慧寂作了回书。陆相公见信迅即入山拜谒慧寂禅师,到后远远见到禅师早已经在门口迎接。陆相公刚进门,便问:三门俱开,从何门入?。慧寂说:从信门入。陆相公到法堂,又问: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时如何?慧寂用拂子倒点三下。陆相公便作礼,问:和尚还持戒否)。慧寂说:不持戒。问:还坐禅否)。慧寂说:不坐禅。陆相公沉默良久,慧寂说:会么?。陆相公说:不会。慧寂说:听老僧一颂: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慧寂问:曾闻相公看经得悟,是否?。陆相公问:弟子因看《涅槃经》有云,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得个安乐处。慧寂竖起拂子,说只如这个作么生入?鲁相公说:入之一字,也不消得。慧寂说:入之一字,不为相公。慧寂又说:相公切莫烦恼。陆相公起来便离开了。

\

  陆希声相公问及慧寂禅师是否持戒、是否坐禅时,作为以农禅并作为修行方式的慧寂禅师,知道陆相公陷入到言语窠臼的执著中去了。他只知道形式上的修道,这种见执著相的心态,是与修道之旨相背离的。为了断除陆相公的这种妄执情见,慧寂就以一首诗偈讲述了自己的农禅修道体验。慧寂认为,修禅关键在于内心的证悟,而不是执著形式上的持戒与坐禅。很多时候,禅僧都是在日常饮茶吃饭、锄地干活中触缘悟道的。因此,慧寂在偈颂中说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

  慧寂不仅指出日常的作务是悟道的因缘,还指出不要执著于通过学习经教的方式悟道。当陆相公说自己读诵《涅槃经》可得安乐处后,慧寂当下做了否定。慧寂劝告陆相公不要执著于《涅槃经》等经教中不能自拔,反而障碍了自己的修禅悟道。

  慧寂住持仰山时,不仅有灵异感应,还常以机锋之语接引学徒。一次,慧寂正坐禅时,有一梵僧从空中而至,慧寂说:近离什么处?。梵僧说。西天。慧寂说。几时离彼?僧说今早。慧寂说:何太迟生?僧说:游山玩水。慧寂说: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梵僧说: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梵僧取出梵文贝叶经交付给慧寂禅师,与师作礼,乘空而去,因此,得名小释迦。

  有庞蕴居士问慧寂:久向仰山,到来为什么却覆盖下来了。慧寂竖起拂子,庞蕴居士说:恰是。慧寂问:是仰是覆?庞蕴居士于是打露柱,说:虽然无人,也要露柱证明。慧寂抛掷佛子,说:若到诸方,一任举似。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成语名称以身试法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f成语...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成语名称以郄视文成语拼音yǐ qiè shì wén成...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