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原文网
标题

不留痕迹

来源:普门品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5 10:11:56
不留痕迹  不留痕迹  若观无生法,于生法得离;若观无为法,于有为得离。  因此,有为也不一定全是不好,有为的心,可让人知道好坏、多少、善恶、公私、上下、苦乐等的心理反应,虽然不得解脱,但是能够生活下去。若能从有为进步成无为,我们就能体验到自在解脱的心境,活活泼泼、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虽然时时救人、处处行善,却能随时放下、随处放下,正如《金刚经》所说,纵然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对众生而言,
不留痕迹

  不留痕迹

  若观无生法,于生法得离;若观无为法,于有为得离。

\

  《大智度论卷十五释初品中羼提波罗蜜法忍义》

  从这个偈子看来,无生法和无为法是得智慧、断烦恼的依据。无生法和生法相对,而无为法和有为法也是相对的。若要明白此偈的内容,先要了解这几个名词的意思。

  生法是让人生起种种烦恼的执著心、分别心、生灭心。前念灭、后念生,心有所生、心有所灭,叫生灭法,又叫生法。我们在平时无法感觉生灭法,如果安静下来体会心念的活动非常频繁,就会知道念起念灭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要称为生灭法了。前一念想到的是某某人的恩德,下一念又想到他虽对你有恩,但也曾经使你很难堪。如此前一念他是好人滑过去,后一念又是另一个形象的他,这就是生灭法。

  无生法又名无生法忍,是专门用于已经断除烦恼的菩萨或阿罗汉。断尽了自私自利的心理行为,便是断除了执著、分别的各种烦恼,叫无生法,忍是确认、肯定、明了、无疑、可靠、实际如此,即是智慧的功能。有烦恼的心理现象叫生法,脱离烦恼困扰的心理功能,叫无生法。一旦悟得无生法忍的人,一样也有心理现象,且对世间事物反应会更透彻、更明朗、更客观,甚至超越于主观及客观。故已没有自我立场的好坏、是非、得失等分别心,事情该怎么处理就恰如其分地处理掉,心中不留痕迹,但不是不留记忆,而是不留情感上的执著心。

  有为讲的也是人心现象,是指有企图、有期待、有计较、有得失的心理活动。例如希望得到什么、丢弃什么,得不到生嗔恨,丢不掉起怨恨,得到了尚不满足,盼望获得更多。通常说:人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似乎有所为是有为,有所不为是无为,其实这两者都是有为法,因为都是心有所期、心有所寄的。

  无为是指离开了有为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超越了人我、是非、利害、得失的自我立场的价值观。与人相处时,只有慈悲的行为;面对事情时,只有智慧的功能。这已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心胸了。

\

  因此,有为也不一定全是不好,有为的心,可让人知道好坏、多少、善恶、公私、上下、苦乐等的心理反应,虽然不得解脱,但是能够生活下去。若能从有为进步成无为,我们就能体验到自在解脱的心境,活活泼泼、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虽然时时救人、处处行善,却能随时放下、随处放下,正如《金刚经》所说,纵然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对众生而言,他是度了众生;对他而言,度与未度,都是一样的无有增减。这样宏大的胸怀,虽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总也可以学习向往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成语名称仰之弥高成语拼音yǎng zhī mí gāo成...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仰事俯育...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成语名称以鹿为马成语拼音yǐ lù wéi mǎ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古诗原文[挑错/...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